勤洗手有用嗎?
每逢國內外有疫情發生(腸病毒、禽流感、流感、腸胃型病毒、h7n9、諾羅、伊波拉以及各種變異的病毒等),衛服部以及各醫院專家學者的一貫說法就是勤洗手。但是你洗對了嗎?勤洗手有用嗎?
勤洗手是世界衛生組織通行各國共同的防疫方法之一,大體方式如下:
洗手防疫的概念基礎是使用肥皂、清潔劑以及水流帶走手上部分的病毒、細菌,減少病菌數量來降低感染的機會。不過你我都應該要知道以下的知識,以免手是洗了但還是處於高風險的狀態。
洗手的過程中有幾個重點
a)開水龍頭
b)給皂
c)搓洗、沖水
d)關水龍頭
e)擦手
但若不能避開手部的「不潔接觸」,洗手可能只是徒留形式。
這裡指的「不潔接觸」就是手部與水龍頭、清潔劑容器與擦手用品的接觸。當手部與上述用品接觸但是這些物品卻不乾淨,由洗手到擦手的過程之後,手部的病菌只是由甲換成乙而已。
良好的洗手環境以及方式應該是:
1)感應式的給水、給皂設備(避免手部接觸)
2)使用乾淨的紙巾擦乾手部
這樣才能避免手部因接觸被污染的水龍頭、清潔劑容器以及擦手物品而重覆污染,洗手才有意義。
「防疫」絕對不是台灣流行的洗手五步驟:濕、搓、沖、捧、擦 ,這樣的五字箴言就可以做到的
其中的「捧」字訣更是令人捧腹(手都要沖20秒以上了,捧水就可以將水龍頭的細菌、髒污沖掉?)。
我們來比較國內以及國外宣導洗手圖片的差異在於國內的第四步驟(捧),國外要求以擦手紙擦拭水龍頭(因為在開手龍頭時被我們的手污染了),但國內卻以捧水來沖水龍頭,相較之下,你我就知道哪個合理?哪個搞笑?^^,而我們卻每年一直傳頌這個五字訣。
另外一個不潔接觸是水
台灣的自來水出廠後經過輸水管、家家戶戶的水塔以及水管到達水龍頭,不論是公有的輸水管線或是住宅的水塔以及水管都是年久失修,管線以遭鏽蝕、污染,水中的菌也已是不可勝數了,如何防的了疫?
主要的沖洗媒介 – 水,都不乾淨了,以洗手當做防疫的主要手段,防疫更是空談。
在各大醫院大力推廣以乾洗手輔助濕洗手來保障病人與醫護的安全之際,選擇有用的乾洗手製品來維護自己與家人的衛生安全絕對是必要的。
有用的乾洗手需具備以下特色:
1)可同時對付廣泛的病毒與細菌(稀釋酒精無法對付腸病毒、諾羅,市面上的乾洗手製品無法應付黴菌…都不是有用)
2)不是揮發性(揮發性產品如酒精、氯製品使用後馬上揮發無法持續保護手部)
3)不要自行分裝(自行購買或者重複使用的容器沒有經過滅菌的過程,不安全)
「病菌掰」VirusFree 具有這樣的特色,值得大家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