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標題,很多人會覺得好笑,小學生也知道怎麼洗手,還需要在這裏說嗎?其實我們都知道洗手,甚至知道洗手的口訣或五個步驟”濕、搓、沖、捧、擦”(編者還是記不起來)。但是洗手前、後又有哪些差異呢?
消基會在2007年曾在醫院調查並測試9位民眾,洗手前後的手上菌數殘留。結果顯示手擦乾後的菌數殘留量高低可以差到124倍。原因除了洗手的過程之外擦乾的方法更為重要。
濕洗手最洽當的時間為40-60秒,才有辦法比較有效的將病菌沖洗掉,如果沒有這樣的過程,病菌殘留還是很多。再下來是如何擦乾?有些受測的人會甩一甩然後自然乾燥,有的拿手帕擦,有的往褲子上擦有的用衛生紙擦。結果是以乾的衛生紙擦的病菌殘留數最少。因為手部潮濕殘留的細菌會在孳生,而手帕以及衣褲上面本就殘留病菌,拿來擦手當然病菌數不減反增,只有用乾的衛生紙擦拭是最好的方法。(吹風式乾手機也是好的方法,但不要雙手搓動,否則皮膚表皮內的病菌會顯露出來,病菌樹也是會增加)。
總之,洗手是去除手上病菌最方便的方法之一,但正確的洗手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否則會適得其反。另外管線不好的水細菌數也會很多,所以我們的建議是洗完手後以乾的衛生紙輕拭手部再噴上病菌掰多功能噴霧會是最好的保護措施。
總結如下:
1)以濕、搓、沖、捧、擦步驟沖洗40-60秒(如果水價不漲的話…,但好像不環保)
2)用乾衛生紙擦乾手部(或風乾機但雙手不要搓動)
3)噴上病菌掰